中國股市跌勢近期已止步并實現小幅反彈。
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和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撰文稱,中國股市投資者的收入及教育程度較高,且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。股市去年的上漲以及政府救市行動無疑增加了他們的財富。但這可能不太有助于推高消費、讓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引擎。

中國家庭股市參與率,錄得股票投資收益的家庭比例
《中國家庭金融調查》的數據提供了觀察股市投資者收入、受教育程度、職業以及所在地的獨特視角。報告顯示,隨著新投資者涌入不斷上漲的股市,去年持股家庭數量迅速增長。在2015年第二季度,中國約有8.8%的家庭參與到股市之中,高于上年同期的4.1%。

股票占總家庭資產的比例
但即便如此,中國家庭總資產的股票配置比例仍很低————2013年時不到1%,之后也僅小幅上升。在中國家庭財富中,房地產和銀行存款的占比明顯大得多。如果只有這么小比例的家庭資產在股市里,為什么有必要如此激進地進行干預來拯救股市?

絕大多數的股票掌握在最富有家庭手中(按富裕程度由低到高,每20%的人群為一檔)
答案之一可能是股票分布狀態。在2013年,中國最富有的前20%家庭擁有的股票數量占到了91.8%。大學畢業生平均持股數量比高中畢業生要高3.6倍。北京、上海和廣東地區的家庭持股量占到了52.5%。雖然去年受教育程度更低、財富更少的投資者興奮地涌入上漲中的股市,擴大了市場的投資者群體,但是并未改變股票投資人群的基本地理分布。

多數股票投資人來自最富有的省份北上廣占52%?????
顯而易見的結論是,雖然持股對一般家庭來說不那么重要,但是對于中國大城市的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富裕家庭來說非常重要。

圖表5:消費支出占收入之比(按收入從低到高,每20%的人群為一檔)
持股人群分布不均也意味著股市上漲和救市對整體經濟的好處有限。資產價格上漲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途徑是,增加家庭財富、進而促進消費。這一策略的問題在于,在中國乃至全球,持有絕大多數資產的富有家庭消費傾向也最低。股市上漲的風險在于,沒能讓經濟增長加快。
?